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历史底蕴与现代价值的交融

2024-09-11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华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的“尚德、勇武、人本、和谐”等诸多思想至今都对于我国人民开展体育运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植根于中国“儒释道”三教的天人合一、万物和谐思想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内敛型和非竞技性的特质,与西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有着较大的差别。自19世纪西方经济体育文化开始大规模在我国传播以来,现代体育经济运动几乎都被西方更具对抗性、竞技性、观赏性的体育文化所占据,挤占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空间,其育人功能也不断减弱。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党和国家大力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也再次展现出了独特魅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力量。

  历史价值:增强人民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心

  中华文明是以传统农耕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明。在长期的农事劳动中,人们一天需要重复多个举、提、扛、背等动作,久而久之给身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而与中国农耕文化相伴而生的体育文化,其最早的功能便是“养生”,主要通过体育运动帮助人民达到强身健体、不被病痛折磨、提高精气神、延年益寿的功效。如东汉名医华佗创作的《五禽戏》,其灵感便是来自人民的农业养殖生活,通过模仿集中家禽、野兽的动作,从而达到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除农事劳动之外,生存竞争也是推动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战乱的影响,从秦汉三国到唐宋辽金时期,我国各地、各个朝代的习武之风都十分盛行;明清时期,中国古代体育文化走向强盛,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传统体育理论体系。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因此,推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历史,对于增强社会民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由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祖先的农业生产、群居式的家族生活、家国同构的生活方式而成长起来的,因此,在传统体育文化中也深刻蕴含着“尚武、知礼、崇德、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等诸多的优秀思想文化。在21世纪,这些优秀的精神思想又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源泉。因此,坚持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并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铸牢我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根基。

  社会价值: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载体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传统体育的防御功能逐渐衰退,而健身、休闲、养生成为社会大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目标,这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回归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太极为例,太极讲究凝心定性,聚气敛神,具有放松肌肉、调节血气、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锻炼身体的目标。因此,推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够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大众丰富多元化的体育文化需求,并推动我国向体育强国发展。

  校园阵地:注重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融入

  校园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学生对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紧密相连。因此,推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必然要重视校园阵地的建设。而在此过程中,各级学校要注重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在校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首先,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的特色体育教材构建,以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有效融入各大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从而使学生从小就能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深化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在构建特色体育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引进当地特色民俗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摔跤、赛马活动、维吾尔族的民族舞蹈、汉族的武术、散打、龙舟等等,以强化体育教材特色,提升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力。

  其次,各级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课堂的效果评估和反馈。在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中,学校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尚武、知礼、崇德、坚韧等体育精神培育的评估以及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理解的评估,并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教学反馈,以促使学生可以在体育学习中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体育精神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二是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考核。仍以太极这项体育运动为例,太极运动讲究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以柔克刚,动作看似轻柔实则却有力量,学生如果不能够深刻领会其中要义,那么最终也只能是“照猫画虎”,无法达到该有的锻炼效果。因此,学校应对学生所掌握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估和反馈,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掌握其中的内涵和精髓,最终达到调节学生身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教学目标。

  社会环境:丰富传统体育赛事,强化传统体育文化传播

编辑:admin